发布时间:2025-10-15 17:08:00    次浏览
“在重庆南岸,东水门大桥南桥头,残存着一片青瓦屋顶的“村落”——下浩。下浩始称“龙门浩”,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时期,是长江南岸主要老街之一。因处在长江主流水泾,在龙口相对处,“下浩”之名由此得来。拥有独特地理环境的下浩,因三次千载难逢发展大机遇,造就了下浩的兴旺繁荣,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存。《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称下浩老街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两种人,一种是下浩的原住民,他们保留着老重庆的生活方式;第二种是一群在下浩开茶馆的年轻人,他们为衰败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最近获知,这条百年老街已纳入文化历史街区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范畴。在它“重生”之前,让我们在看他最后一眼。 △重庆三大吊脚楼建筑群之一 △宽敞的马路、高楼大厦,似乎跟这里绝缘 △房屋低矮 、破旧,道路也略显拥挤 △街道上,“拆”、“危楼”等字样随处可见 △但,它却见证了“以水为路”日子里的繁华景象 △一代又一代的原住民在这里成长 △喂鸟、遛狗,人们生活惬意而舒适 △几方木桌、一壶茶水、一副麻将是下浩生活方式、下城步调节奏 △而繁华都市中的快节奏生活和这里的慢时光形成了对比 △拾阶而上,有个分叉路口 △右转,穿过一条蜿蜒小路 △会看到一栋两层楼的房屋 △据说,那是灾荒年间的食堂 △左转,进入了董家桥地段这里有座十分气派的洋楼 △这是法国“永丰洋行”的高管住宅青砖灰瓦,法式的百叶窗和阳台看上去像极了历史书上的老照片 △在下浩正街,藏匿着地道下浩美食/ 花 生 大 王/ △这个花生现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家花生米有独特的香味酥香的花生米,咸味适中花生米分为原味、卤香味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口感 △尽管时代在改变,但味道依然没变它也就成为了下浩的一张美食标签/ 十 多 味 豆 花 鲫 鱼/ △老式的店面,重庆人口中的苍蝇馆子却是下浩的老街坊们无法忘却的味道 △红油汤料打底,制作简单豆芽、木耳、大葱当配菜大老远就能闻到阵阵香气 △正宗石磨豆花,嫩而不散鲫鱼现称现杀,保证新鲜/豆 花/ △家庭式小店,略微有些破旧 △一个厂篷、几方木桌就是“餐厅” △豆花、酸辣粉、家常小炒、套饭看似与一般的小馆子没太大差别却让人想到了如家般幸福的味道/猴 哥 酸 菜 米 线/ △家庭式小店,店门即自家大门 △绿荫下的小店,老重庆的味道 △几方木桌、几张长条板凳是下浩老居民的生活常态 △在街道两旁,总可以看到许多艺术画 △冻绿房,清新的名字,文艺的装饰屋外被大竹筐围着,颇有艺术气息 △绿色植物、老旧大门,文艺又复古 △别致的小馆,雅致的名字 △一间文艺小店,推门而入宛如走进一座“竹林迷宫” △在下浩,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下浩老街最后的样子 △用钢笔写生的大叔 △水彩笔写生的艺术家 △拍照的萌妹子 △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 尽管下浩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依然选择向上生长下浩,期待遇见更好的你主办方:微品数字传播主编:陈卜文 | 副主编:江大雄总监:林克勇 | 编辑:胡佳岑 | 摄影:项杰欣注:本文由吃在重庆原创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据说点赞后吃了美食不会长胖哦~